【活動轉知】二十世紀中葉被消失的日系臺灣族群:歷史光影與印記_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宗旨
本研討會探討日系族群在臺灣的歷史與記憶,重構被遺忘的近代族群篇章,連結跨世代記憶,共同思索臺灣多元社會的未來。

本シンポジウムは、台湾における日系族群の歴史と記憶を再考し、忘却された近代史の一章を紡ぎ直し、多元社会の未来を共に探る。
This symposium revisits the history and memory of Japanese-descended communities in Taiwan, reconstructing a forgotten chapter to envision a more inclusive and pluralistic future.

臺灣自古為族群流動與文化交會之地,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使其成為多元族群共存共榮的島嶼社會。十九世紀末政權更迭之際,來自日本列島與琉球群島的移住者渡海來臺,形成被稱為「內地人」的新興族群。他們在臺各地新興都市落地生根,建立社群,並與本地居民密切互動,成為臺灣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成員。

然而,二次大戰結束與殖民秩序瓦解之後,日系族群被迫離散,三十餘萬人的命運在短短數月內改寫。原有的生活記錄被抹除,族群之名亦在歷史記憶中消隱。戰後初期,他們以「日僑」「琉僑」之名等待遣返,重返日本與沖繩時,則被統稱為「台灣引揚者」。儘管身在異鄉,許多人仍透過同鄉會、校友會與家族記憶,延續對臺灣的情感與記憶,展現跨越國界與歷史創傷的延續力量。

雖然「內地人」的存在在當時的統計、報章與行政記錄中皆有清晰軌跡,但學界長期對此缺乏系統性研究。時至今日,距終戰已八十年,第一代當事人漸次凋零,重建其歷史與文化不僅是記憶搶救的迫切課題,更是理解臺灣近現代族群史全貌的重要環節。

本研討會將以歷史學、民族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等多重視角,描繪日系族群在臺的生活圖像,釐清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影響。回望歷史,非為懷舊,而是為重構未來之基石。誠摯邀請各界關注,與我們共同開啟這場面向遺忘、連結記憶、通向理解與共生的知識旅程。

「二十世紀中葉被消失的日系臺灣族群:歷史光影與印記」學術研討會  議程
時  間:2025年11月13日(四)至14日(五)
地  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11月13日(週四

時 間議 程
9:30-10:00報到
10:00-10:10
開幕式
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周玉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
時間主持人發表人題目與談人
10:10-12:00
第一場
林修澈(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名譽教授)河原功(日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評議員)終戦前後の梅屋敷──大和宗吉の苦悩
(*中文口譯)

 
蔡錦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日系臺灣族群的民族學視野探究葉高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12:00-13:30午餐
時間主持人發表人題目與談人
13:30-15:00
第二場
黃自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村春菜(日本琉球大學琉球アジア文化学科准教授)戰後初期在臺灣的沖繩人學童的教育許佩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林泉忠(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在台灣重建琉中關係的喜友名嗣正及其活動(1940s-1960s)何義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15:00-15:20茶敘
時間主持人主題:守護、記憶與傳承*
台湾における日系住民の歴史(1895-1949)をどう守るか?
15:20-17:10第三場座談會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一)家族史篇:
清水一也:花蓮(吉野村、慶修院、吉野1號米)
岡部千枝:台北(建成會、家族史)
(二)傳承篇:
河原功:臺灣研究基礎史料的収集與復刻
中村春菜:沖繩引揚者訪談調查
三村達:臺灣協會相關推動工作
黃智慧:日本家屋保存運動與歷史資料館的必要性
(*中文口譯)

1114週五

時間議 程
9:00-9:30報到
時間主持人發表人題目與談人
9:30-11:50第四場許雪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曾文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副研究員)臺灣日治時期「内地人」辯護士社群之研究呉俊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歐素瑛(國史館修纂處處長)戰後初期在臺日籍戰犯的審判徐浤馨(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陳怡如(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追尋「内地人」家族在臺活動軌跡─日治時期戶籍資料之申請與運用富田哲(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
11:50-12:00閉幕式主持人:
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12:00-13:00午餐

每篇論文45分鐘:主持人2分鐘,發表人22分鐘,與談人8分鐘,提問8分鐘,發表人回應5分鐘。 *安排翻譯場次,時間延長20分。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