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
年度 | 教師姓名 | 計畫名稱 | 委託/補助單位 | 計畫期程 | 備註 |
112 | 康培德 |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在臺灣的華商 | 國科會 | 112年08月-113年07月 | |
112 | 張素玢 | 從翁雲寬抄封案到經濟農場:古坑沿山地區的土地爭議(1780-2020) | 國科會 | 112年08月-113年07月 | |
112 | 許佩賢 | 日治時期的公學校檔案與學校管理的帝國知識體系 | 國科會 | 112年08月-113年07月 | |
112 | 陳志豪 | 清法戰爭與臺灣粵籍菁英的動員:以姜紹基、黃南球為例 | 國科會 | 112年08月-114年07月 | |
111 | 康培德 | Johannes van Keulen〈沿著廣東、福建省的中國海岸,以及附帶福爾摩沙島圖〉上的臺灣南島原住民族村社 | 國科會 | 111年08月-112年07月 | |
111 | 張素玢 | 關鍵區地層下陷演化與永續管理策略評估及建議–與土地共沉淪──地層下陷區人與環境的研究–地層下陷區土地利用變遷-地下水開發歷程-政策與經濟發展對地下水開發的影響(子計畫四)(3/3) | 國科會 | 111年08月-112年07月 | |
111 | 張素玢 | 原住民族部落韌性與環境治理-災害與避災機制—神話隱喻、歷史記憶與部落現場(2/2) | 國科會 | 111年01月-111年12月 | |
110 | 康培德 | 荷屬時期臺灣島上從事南島語族交易的華商 | 科技部 | 110年08月-111年07月 | |
110 | 陳佳宏 | 劇本與劇本之外:國民黨政府對美麗島事件之掌控與失控 | 科技部 | 110年08月-111年07月 | |
110 | 張素玢 | 關鍵區地層下陷演化與永續管理策略評估及建議-與土地共沉淪──地層下陷區人與環境的研究–地層下陷區土地利用變遷-地下水開發歷程-政策與經濟發展對地下水開發的影響(子計畫四)(2/3) | 科技部 | 110年08月-111年07月 | |
110 | 康培德 | 荷屬時期臺灣島上從事南島語族交易的華商 | 科技部 | 110年08月-111年07月 | |
110 | 張素玢 | 原住民族部落韌性與環境治理-災害與避災機制—神話隱喻、歷史記憶與部落現場(1/2) | 科技部 | 110年01月-110年12月 | |
109 | 許佩賢 | 教育的「道具」-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物質文化史研究 | 科技部 | 109年08月-112年07月 | 三年期 |
108 | 張素玢 | 關鍵區地層下陷演化與永續管理策略評估及建議-與土地共沉淪──地層下陷區人與環境的研究–地層下陷區土地利用變遷-地下水開發歷程-政策與經濟發展對地下水開發的影響(子計畫四) )(2/3) | 科技部 | 109年08月-110年07月 | |
108 | 許佩賢 | 臺灣總督府專題討論、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專題研究 | 科技部 | 108年02月-109年01月 | 延攬科技人才(延攬客座科技人才) |
108 | 范燕秋 | 帝國醫療、健康保險與日治時期臺灣近代醫療社會化 | 科技部 | 108年08月-109年07月 | 2年期 |
107 | 許佩賢 | 世界史脈絡中的臺灣殖民地支配專題討論 | 科技部 | 107年08月-108年01月 | 延攬科技人才(延攬客座科技人才) |
107 | 范燕秋 | 全球視野下的樂生療養院與臺灣漢生病政策變遷 | 科技部 | 107年08月-108年07月 | |
107 | 許佩賢 | 日治時期的街庄教育行政與初等教育──以《臺北州檔案》為中心(1921-1945) | 科技部 | 107年08月-109年07月 | 2年期 |
107 | 陳志豪 | 林爽文事件前臺灣中部的械鬥案及其影響(1782-1786) | 科技部 | 107年08月-108年07月 | |
107 | 陳佳宏 | 「美麗島軍法大審」之權力對立與輿情轉折 | 科技部 | 107年08月-108年07月 | |
107 | 張素玢 | 日治時期醫師身分、角色與空間的流動及轉變:應用數位人文工具的動態分析 | 科技部 | 107年08月-109年07月 | 2年期 |
106 | 范燕秋 | 跨國醫療人才流動與戰後臺灣醫師赴日本無醫村行醫之研究 | 科技部 | 106年08月-107年07月 | |
106 | 張素玢 | 臺灣歷史人物文本探勘與社會網絡分析工具:以《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為對象(II)-社會領導階層的人際網絡分析:以醫師為中心的研究 | 科技部 | 106年08月-107年07月 | |
105 | 張素玢 | 圈地、獵地、養地──濁水溪下游的開荒拓野(1900-1945) | 科技部 | 105年08月-106年07月 | |
105 | 范燕秋 | 從”軍陣醫學”到”殖民醫學”:日治時期臺灣殖民醫學之研究 | 科技部 | 105年08月-106年07月 | |
105 | 蔡錦堂 | 日治時期新竹中學校出身的臺北高校生之研究—以新竹高中所藏「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學籍簿」為研究對象 | 科技部 | 105年08月-106年07月 | |
105 | 許佩賢 | 日治時期公學校檔案的整理與應用--從公學校檔案考察教育現場實況 | 科技部 | 105年08月-107年07月 | 2年期 |
105 | 張素玢 | 臺灣歷史人物文本探勘與社會網絡分析工具:以《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為對象-《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經濟、社會類人物屬性建置與文本探勘 | 科技部 | 105年08月-106年07月 | |
105 | 許佩賢 | 日本近代政治與臺灣社會專題、日本近代軍事與臺灣社會專題 | 科技部 | 106年02月-107年01月 | 延攬科技人才(延攬客座科技人才) |
104 | 范燕秋 | 戰爭,疾病與營養:日治時期臺灣的保健衛生與飲食營養(1895-1945) | 科技部 | 104年08月-105年12月 | |
104 | 許佩賢 | 日治初期公有土地的調查與整理-以「學田」為中心 | 科技部 | 104年08月-105年07月 | |
104 | 許佩賢 | 「近代東亞的教育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 科技部 | 國內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 |
103 | 許佩賢 | 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的近代教育與地方社會 | 科技部 | 103年08月-104年07月 | |
102 | 蔡錦堂 | 新化梁道家族與地方發展之研究(1895-1954) | 國科會 | 102年08月-103年07月 | |
102 | 范燕秋 | 熱帶疾病、氣象觀測與自然環境:日治時期臺灣熱帶衛生之研究 | 國科會 | 102年08月-104年10月 | |
102 | 張素玢 | 島嶼韌性社區與小島住民環境治理研究-島嶼韌性社區與小島住民環境治理研究:小琉球社會變遷、資源治理及韌性社區之建構(II) | 國科會 | 102年08月-103年10月 | |
101 | 許佩賢 | 日治時期「公學校畢業」的社會史意義 | 國科會 | 101年08月-102年07月 | |
101 | 張素玢 | 島嶼韌性社區與小島住民環境治理研究-島嶼韌性社區與小島住民環境治理研究—小琉球漁村社區資源治理模式及韌性社區建構之探討(17世紀到21世紀)(I) | 國科會 | 101年08月-102年07月 | |
100 | 蔡錦堂 | 陳增福及其家族菁英群之研究 | 國科會 | 100年08月-101年07月 | |
100 | 許佩賢 | 國家與地方社會之間: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教師的社會史 | 國科會 | 100年08月-101年07月 | |
100 | 范燕秋 | 臺灣木乃伊柯象的人文與科學調查研究-臺灣木乃伊柯象的歷史與物質文化研究 | 國科會 | 100年08月-102年12月 | 2年期 |
99 | 許佩賢 | 殖民地臺灣的國民學校 | 國科會 | 99年08月-100年07月 | |
99 | 范燕秋 | 帝國的科學活動與在臺灣的日本博物學家:日治時期臺灣自然史的建構 | 國科會 | 99年08月-101年01月 | |
99 | 張素玢 | 海洋產業-臺灣離島的磷礦採集與利用 | 國科會 | 99年08月-100年07月 | |
99 | 張素玢 | 臺灣海島環境史及永續發展趨勢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對臺灣無人島的生態影響(I) | 國科會 | 99年08月-100年07月 | |
98 | 陳佳宏 |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對「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因應與策略 | 國科會 | 98年08月-99年07月 | |
98 | 范燕秋 | 科學與物質文化:1920年代以降臺灣的衛生展覽會 | 國科會 | 98年08月-99年07月 | |
98 | 張素玢 | 小兵立大功—海人草與蛔蟲防治一甲子(1920-1982) | 國科會 | 98年08月-99年07月 | |
97-98 | 許佩賢 | 日治末期的戰爭動員與學校教育(1937-1945) | 國科會 | 97年08月-99年07月 | 2年期 |
97 | 范燕秋 | 科學與視覺文化:日治時代臺灣的衛生展覽會 | 國科會 | 97年08月-98年07月 | |
97 | 張素玢 | 海洋產業--東沙島的海人草 | 國科會 | 97年08月-98年07月 | |
96-97 | 蔡錦堂 | 臺灣‧日本‧中國慰靈設施之比較研究 | 國科會 | 96年08月-98年07月 | 2年期 |
年度 | 教師姓名 | 計畫名稱 | 委託單位 | 計畫期程 |
110 | 陳志豪 | 淡新檔案客家研究地理資訊系統建置計畫─子計畫二 | 國立臺灣大學 | 110年04月-110年07月 |
110 | 陳志豪 | 由「臺灣總督府檔案抄存契約文書」等相關史料做有關客家土地開墾、族群關係(含原客關係)之研究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110年04月-112年04月 |
109 | 許佩賢 | 109-110年陽明公園及其周邊日治時期人文歷史調查委託辦理案 |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109年01月-110年11月 |
109 | 陳志豪 | 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臺─族群調查研究計畫 |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109年05月-109年11月 |
108 | 陳志豪 | 臺灣客家家族與移墾史展示前置研究 |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108年10月-109年08月 |
108 | 許佩賢 | 校園生活記憶史料整理詮釋及應用計畫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108年04月-109年11月 |
108 | 范燕秋 | 臺灣漢生病醫療人權歷史記憶庫 | 文化部 | 108年12月-109年11月 |
108 | 張素玢 | 浮生群像——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 | 文化部 | 108年12月-109年11月 |
107 | 許佩賢 | 臺灣近代教育相關史料文物整理詮釋計畫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107年03月-107年12月 |
107 | 陳志豪 | 107年委託辦理陽明山國家公園日治時代茶產業調查研究 |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107年01月-107年12月 |
107 | 陳志豪 | 107年度大溪田野學校資源學習平臺執行案 |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 107年08月-108年04月 |
107 | 范燕秋 | 107-109年宜蘭縣公共衛生與醫療文物普查建檔計畫 |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委託 | 107年12月-109年06月 |
106 | 許佩賢 | 高雄市國有學產土地源流發展運用文史資料之蒐集分析 | 教育部 | 106年04月-107年03月 |
106 | 許佩賢 | 臺灣史中觀光資源之應用 | 飛亞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 | 106年12月-107年06月 |
105 | 張素玢 | 數位人文課程創新試辦計畫 | 教育部 | 105年10月-106年12月 |
104 | 張素玢 | 《古坑鄉志》編纂計畫 | 雲林縣古坑鄉公所 | 104年12月-107年07月 |
103 | 范燕秋 | 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醫生群像調查研究暨展示腳本計畫 |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103年01月-103年12月 |
102 | 范燕秋 | 教育部補助102年度「強化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基礎應用人才培育中程計畫-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之博物館臺灣藏品的研究與展示實務應用實作課程計畫」 | 教育部 | 102年02月-103年04月 |
101 | 張素玢 | 《續修西螺鎮志》纂修計畫 | 雲林縣西螺鎮公所 | 101年12月-104年04月 |
101 | 張素玢 | 《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纂修計畫 | 彰化縣文化局 | 101年12月-106年12月 |
101 | 蔡錦堂 | 立法院院長劉闊才先生傳記與資料彙編計畫 | 立法院 | 101年08月-102年12月 |
100 | 范燕秋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博物館臺灣藏品研究與展示 | 教育部 | 100年08月-102年01月 |
100 | 范燕秋 | 「臺灣氣象科技史料研究案」 | 氣象局 | 100年03月-100年12月 |
100 | 蔡錦堂 | 教育部部分補助【臺灣史研究推廣與史料整理】學術合作計畫經費 | 教育部 | 100年09月-101年09月 |
100 | 張素玢 | 「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B類計畫「實務應用實作課程」數位人文與專題實作 | 教育部 | 100年08月-101年02月 |
99 | 范燕秋 | 建國一百年讓學術詮釋歷史A類專題計畫「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 |
| 99年08月-100年07月 |
99 | 范燕秋 | 臺灣文史藝術課程實務應用:社區文化資產保存與臺灣史研究 | 教育部 | 99年08月-100年01月 |
99 | 范燕秋 | 漢生病歷史及人權文史蒐集、網站建置及計錄片攝製計畫(2) |
| 99年09月-100年0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