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四面環海,本島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含澎湖及金門、馬祖總長近1,800公里,另有21座附屬島嶼。洋流與潮汐對臺灣氣候影響極大,早期原住民族渡海與東南亞地區往來,十七世紀臺灣在荷、西及鄭氏王國統治下被納入海洋貿易的版圖中。
清治末期清廷始認知臺灣在地理上的重要性而強化海防,但為時已晚。日治以後,殖民政府逐步建立港灣及航路,基隆港、高雄港成為臺灣聯外運輸的重要港市。同時,透過漁業教育強化水產及漁場的經營,海水浴場的開闢與臨海教育的實施亦逐漸拉近民眾與海洋的距離,海洋亦成為當時寫真帖與美術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
臺灣屬海島型氣候,海洋不僅是帶給臺灣漁獲的資源,亦是構成臺灣文化的重要元素,更是臺灣通往世界的「出路」,期盼透過本次書展,讓身為海洋民族的我們更加「知海」、「閱海」而「親海」。
活動資訊
【日期】112年10月12日(四)至113年3月31日(日)
【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6樓臺灣學研究中心(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21時、週六、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周一休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