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轉知】戰爭與和平系列工作坊-終戰論述與認同政治:以臺籍日本兵為例

活動時間:114年4月19日 (星期六),上午10:00至17:30。
活動地點:採線上演講方式進行。
演講簡介
【講題一】二次大戰與台灣-「臺籍日本兵」補償運動及其史料介紹

八十多年前的二次大戰中,隨著日本的軍事行動擴張至亞洲各地,台灣人陸續前往海外戰場從事各項工作,致使數萬人喪生、負傷。同時期,台灣人年輕學子不僅在島內被密集地動員,更有數千位台灣人子弟遠赴日本付出勞力。大戰結束之後,台灣人的身分轉換,境遇也跟著政治局勢而改變,戰爭經驗成了難以言說的過去,連帶地影響到歷史書寫、歷史記憶及台日關係。本演講將以「臺籍日本兵」為主例,從多重視角談二次大戰之於台灣的意義,並介紹「臺籍日本兵」補償運動的過程及史料,盼能有助於省思相關議題。

【講題二】聽海湧的認同文化政治:比較二戰結束後奈及利亞與澎貝島殖民地軍隊的文化詮釋

隨著串流平台的設立與普及,「越本土越國際」成為影視產業最主要的商業運作邏輯。台灣歷史因此成為當代影視產業販賣國族主義的主要資源,同時政府也投入大量資源拍攝黨國時代被邊緣化或是遺忘的台灣歷史,讓大眾看到屬於台灣的歷史並以此建構台灣主體性。然而,再現台灣歷史並不直接等同於建構台灣主體性,當中所牽涉的是如何再現的文化認同問題。本演講以聽海湧為例,探討台灣主體性建構的認同政治。本次演講以比較作為方法,將聽海湧對台籍日本兵的書寫放在二戰後殖民地軍隊的文化詮釋脈絡,以非洲 (奈及利亞)殖民地軍隊以及澎貝島殖民地軍隊的再現做比較參照,藉此彰顯聽海湧再現台籍日本兵/戰俘監視員的中華視角。


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王麒銘助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楊芳枝教授。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歷史科陳惠珠老師。
報名方式:即日起至4月14日(星期一)12:00前,或線上200人,額滿為止,不開放現場報名。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9DXyWY
招收對象:高級中等學校-關心戰爭與和平課程設計之教師。

聯絡方式
(一) 聯絡人:羅佳瑩小姐、成瑜小姐
(二) 網站:https://ghresource.k12ea.gov.tw/nss/s/main/p/History
(三) 信箱:history02@email.cygsh.tw
(四) 聯絡電話:05-2254603#1271
(五) 歡迎加入官方 LINE,研習不落勾:@chf7505q

詳細內容如附件所示,請參照: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