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轉知】「記憶的歷史: 理論與方法」密集課程與工作坊

「記憶的歷史: 理論與方法」密集課程與工作坊
 The History of Memory: Theory and Method Seminar/Workshop Series

課程講師 
楊孟軒(Dominic Meng-Hsuan Yang),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博士,現任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歷史系副教授。

課程概述
由楊博士親自規劃的「記憶的歷史: 理論與方法」密集課程與工作坊,針對陽明交大社文所及校外師生進行三場主題連貫的講座與工作坊,介紹學員如何綜合運用檔案史料、田野探查、口述訪談、傳記法等多樣研究取徑與方法。本系列包含以下三堂課:(1) 流離、懷鄉、在地認同: 從1960-70年代外省同鄉會活動與史料出發;(2) 籃球、地域意識、省籍與國家: 以1960年代外省同鄉會籃球賽為例的的記憶政治;(3) 多向同理性: 如何研究、書寫與再現創傷的歷史記憶。在前兩週,楊博士將透過1950-1970年代數個不同案例為引,分享不同時空中被後代遺忘的集體記憶,呈現歷史遺忘與記憶追認過程中相互衝突的情感、意識、敘事與身份認同。第三週,楊博士將帶領工作坊成員自我反身思考研究者的書寫位置與可能面對的倫理難題,並從此出發思考衝突和解的可能路徑。本系列講座與工作坊將採取實體與線上混合進行方式,講授模式為1-1.5 個小時講師授課搭配約1小時之工作坊討論。參與學員將同時帶著自身進行中之史料與檔案素材,透過楊博士親自指導,與其他工作坊成員切磋、精進。


【第一場】2023.6.05(一)14:00-17:00
流離、懷鄉、在地認同:1960-1970年代外省同鄉會活動與史料
Exile, Nostalgia, and Localization: Mainlander Native-Place Association Activiti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e 1960s and 1970s
本系列課程中的首場,從戰後台灣的社會記憶(social remembering)與社會遺忘(social forgetting)出發,重點式介紹目前在集體記憶研究中涉及的主要社會理論與爭論議題,並聚焦在偶然性(contingency)、選擇性(selectivity)、建構性(constructivism)等觀念及其應用於實際案例時之不足。對此,楊博士提出以歷史與路徑依賴的觀點來克服上述不足,進而提出透過「記憶的歷史」(history of memory)來研究所謂的「歷史記憶」(historical memory)。為闡明上述理論觀點,講師將以1960-1970年代外省同鄉會檔案史料為例,強調這些長期被台灣社會與外省人社群所遺忘的歷史活動紀錄,實際上在外省人社群的記憶生產與身份形塑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本場次講者授課部分約1.5小時,議題討論與工作坊時間同樣約1.5 小時。

【第二場】2023.6.12(一)14:00-17:00
籃球、地域意識、省籍與國家:1960年代末外省同鄉會籃球賽
Basketball, Provincialism, and the Nation: Mainlander Native-Place Association Basketball Tournament in late 1960s Taiwan
承續上一場次關於戰後台灣的社會記憶與社會遺忘之主題,本場次聚焦1960年代臺灣外省同鄉會舉辦的「介壽盃」籃球錦標賽,並以此獨特案例具體而微地說明冷戰時期的社會與族群關係。本場次講師授課時間約為40分鐘,之後將請2位參與課程之教師或研究生分享各自進行研究中所呈現的社會記憶與記憶政治問題。最後,工作坊將共同參與討論包括講者在內所分享的三個案例。

【第三場】2023.6.19(一) 14:00-17:00
多向同理性未了:研究、書寫、呈現創傷歷史與創傷歷史記憶
Multidirectional Empathic Unsettlements: Research, Writing, and Representing Traumatic History and Traumatic Historical Memory 
工作坊最終場,楊博士將特別針對此前曾在專書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中提出,卻從未在公開場合討論的重要理論觀念做深入探討。此觀念講者稱之為「 多向同理性未了」(multidirectional empathic unsettlement)。講者在此場次中將申論,此觀念不僅能促進中國與台灣相互衝突記憶群體之間的和解,還能進一步應用到世界上其他因族群歷史矛盾而產生衝突的社群。講者將分享此觀念在形塑過程中之親身經歷以及其中關鍵的理論啟發。最後,講者將帶領學員思考以社會正義與衝突和解為目標的跨文化/跨族群實證研究與其所需的同理性/同理心。本場次講者授課時間約為1.5小時,並用剩餘時間與實體與線上學員做總結綜合討論。

授課對象:陽明交通大學與台聯大系統師生優先。開放對台聯大系統之外,對本主題有興趣之校外師生參與。
上課方式:實體+線上Webex: https://nycu.webex.com/nycu/j.php?MTID=mf70a68964ec8aabf275c456796c99bb0
課程語言:中文
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人社三館 HC201

課程語言:中文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d6UoejbhAmSqyYCc9

講師介紹
楊孟軒(Dominic Meng-Hsuan Yang),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博士,現任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歷史系副教授。楊教授從事台灣外省人歷史記憶與認同、冷戰時期香港難民史等研究。他在集體記憶、創傷理論、離散研究、族群和解與轉型正義等相關議題,有出色的著作與論析。楊教授曾獲頒加拿大社會科學與人文研究委員會(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SSHRC)碩士、博士與博士後獎助金、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太平洋世紀獎助金、蔣經國基金會青年學者研究獎、中華民國外交部台灣獎助金、美國威爾遜中心Taiwan Fellow等殊榮。他的主要著作為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Postwar Taiwa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劍橋大學出版社);此書廣受國際學界的肯定,榮獲記憶研究學會(Memory Studies Association)2020年度的「首書獎(First Book Award)」,也入選為2021年全美國際圖書獎(International Book Award)的最佳歷史書籍之一;本書中文版《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已由台灣大學出版社出版。同時,楊教授因優異的研究成果與學術名聲,獲密蘇里大學頒授「傑出青年學者研究與創造獎(Outstanding Junior Faculty Research and Creative Activities)」;在過去二十年來,楊教授是密大歷史系唯一獲頒此特殊榮譽的學者。 

「記憶的歷史: 理論與方法」密集課程與工作坊
  • Post author: